磨皮三板斧 ——全面解决皮肤困扰
文字/制作 雷擎华(我绚我狂)
编者按:
磨皮,即磨去皮肤粗糙质感,去掉皮肤斑点,保留皮肤的质感和细节。从“磨”的字义来看,一是“摩擦”,一是“逐渐消失,消灭”,确实很恰当地描述了这一数码技巧的实施手段及效果。
磨皮有多种手法,包括我们在简单操作中常用的直接柔化、在通道中分别模糊、蒙版选区模糊等等,究竟哪一种的效果最好?这个结论还是应该留给制作者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去选择。总之,一切磨皮方法都在于区别选择模糊与保留的部分,然后加以模糊处理,所不同的只是获得保留区域的途径与模糊的途径及强度不同。对于操作者来说,可操控性强,速度快是一个很基本的选择标准。其实方法千变万化,只要精确掌握一种能够针对你的具体用途,最顺手方便也就好了。
这里我们就以一张照片为例,应用两种不同原理,详细讲解3种磨皮技法供大家参考,分别是:
1:通道运用综合法
可操控性强,步骤丰富,可以更细腻地处理图像。
2:Photoshop选区操作法
制作选区,得到保护区域,然后对图象模糊,是磨皮的基本原理。这种方法没有借助任何插件,能够让操作者更好的理解PS本身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
3:外挂滤镜法
使用专业降噪修饰软件/插件,无需繁琐的步骤,操作简单快捷且效果不错。操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中可以利用此手法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原理:通过分析通道内的图像,建立综合了干净肤质和丰富层次的新通道,以通道亮度与原图色彩混合成像,实现净化皮肤的效果。
步骤开始:……
首先用珂达滤镜将皮肤做轻微处理:
其操作界面:
这一步的作用是将照片差距小的地方做轻微模糊,而有明暗关系的地方会增加反差,类似于特殊模糊加锐化效果:
选择通道面板,依次查看红、绿、蓝三个通道的关系:
红色通道最干净,就是过亮,绿色通道层次最好,就是斑点比红色通道多了点,蓝色通道最为垃圾。知道通道关系后,我们回到图层面板,选择“通道混合器”调整层:
这一步操作的目的在于:通过中和红色通道的干净与绿色通道的层次得到更好的通道。设置参数如下:
然后我们再次回到通道面板,复制已经做过混合后的红色通道(复制方法:CTRL+A全选,CTRL+C复制),
然后回到图层面板,新建空白图层(CTRL+SHIFT+N),按CTRL+V粘贴复制的红色通道为普通图层信息。然后删除“通道混合器”调整层,这时候的图层关系如下:
所得到的结果:
选择图层1,改变其混合模式为亮度,即以图层1的亮度和背景层的色彩显示结果。
这时候得到的图像结果,图像依旧有明显的色斑:
选择背景层,做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处理,处理强度以最小的半径,起到模糊斑点为准。
结果如下:
照片颗粒比较大,下面我们来做些完善性操作:合并图层后,再复制背景层,选择复制后的图层1执行: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
数设置如下:
把高反差保留后的图层改混合模式为柔光。
(提示:柔光模式下中性灰不显示任何作用,高反差作用就是将无反差区域作用为中性灰而提炼暗部与高光,此操作能够令照片更清晰):
然后选择背景层做轻微高斯模糊,所得到结果:
我们可以发现照片的锐度明显降低,没有关系,只要改变图层1的对比就能够调整照片的锐度结果:
提高图层1的对比后所得到的图像效果:
接下来做些基本的修饰工作就OK了。当然,如果不是为了得到照片的皮肤质感,我们大可不这样麻烦。
第二招——photoshop选区操作法
原理:利用PS命令得到保护区域像素为新图层,再使用模糊命令去掉原图层皮肤斑点;两者相加,即实现磨皮与保护轮廓与皮肤质感的要求。
核心辅助工具:运算命令。
利用运算命令得到轮廓线(暗部)的大致选区及眼白等亮部选区,对这两部分保护之后,再进行模糊处理。与目前网络上介绍比较多的蒙板建立选区法相比较,通过运算命令获得选区,一是选区较为精准,二是更加节约时间。
首先,我们以运算命令:
分别得到暗部头发及轮廓线区域与其他区域的黑白对比通道,运算参数如下:
得到的新通道结果—Aloha 1通道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不需要模糊的暗部区域,以便将这部分转换为选区而保护起来,所以需要更精确的对比关系,所以继续用曲线命令来增加通道对比关系:
当然,还可以直接用画笔命令更精细地处理,这里就省去这一过程了: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运算得到亮部保护区域,运算参数如下:
运算得到Alpha 2通道:
同样以曲线命令来调整所计算得到的Alpha 2通道:
调整得到的结果:
通道不是很干净,呵呵,没有关系。现在把所得到的新通道转换为保护区域的图层模式:按住CTRL键,将鼠标移动到通道,我们能够发现鼠标指针会加上一个小矩形图标:
这时候我们只需要用鼠标左键轻点一个Alpha 2通道,就可以载入Alpha 2通道的白色区域为选区了(百分之多少的白色即得到百分之多少的不透明选区)
然后选择图层面板,拷贝选区内像素为新图层(快截键:CTRL+J)可得到亮部保护区域,用同样的方法,得到Alpha 1通道选区,反选(CTRL+SHIFT+I)后即得到暗部保护区域的选区,然后拷贝背景层像素。此时的通道关系如下:
选择背景层,做高斯模糊处理,处理强度以最小的值而实现脸部斑点模糊为准,参数如下:
现在所得到的结果:
图象品质已经得到大大改善,但依旧有些细节需要完善:嘴巴、眉毛等出现不该有的模糊及依旧有淡淡的暗斑。
选择背景图层,使用“历史记录画笔工具” ,
以最早的历史记录为还原点,恢复嘴巴、眉毛等区域
减低眼白及皮肤亮部图层的不透明度,以能够分辨皮肤质感即可。
然后合并图层,使用图章、修补工具做细节处理,调整照片的色阶与对比关系,为适当强化质感,为照片做轻微的“添加杂色”处理:
所得到的最终结果:
第三招——外挂滤镜法
特点:无需繁琐的步骤,简单快捷的操作且效果不错。操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中可以利用此手法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这里说的“外挂滤镜”,即指第3方可植入photoshop程序中使用的滤镜。目前有关磨皮的软件/插件就不下10种。当然,运用比较广的还是Neat Image、柯达等几款。我们这里就以Neat Image为实例来介绍。
打开需要磨皮的照片,选择滤镜/Neat Image滤镜(本命令需要先安装Neat Image软件,然后把Neat Image.8bf文件复制到photoshop的“Plug-Ins”文件夹中,部分版本支持直接在此文件夹安装插件文件)
其界面:
我们选择噪点过滤设置,在照片中斑点多的地方拉一个矩形框,设置右边相关参数:
选择“应用”,执行磨皮命令,得到结果: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一些细节的修饰调整了:适当还原眉毛等处、修饰掉细节区域,调整明暗对比等,最终结果:
比较快,是吧!当然,结合具体情况,配合photoshop的相关工具使用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
总结: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基本不会选择前面两种方法,因为考虑到效率等问题,很难有这样充足的时间来处理影楼每套客人上百张照片,但方法1和方法2的掌握,能够令你更加了解手中的工具——photoshop。至于具体工作效率,个人建议安装一个磨皮外挂,分别设置弱、中、强3个磨皮参数作为动作,即可实现自动、高效的修片结果了。
磨皮软件免费下载:http://www.yuanse.org/bbs
多谢提供,学习了.
多谢提供,学习了.
上面两个方法
似懂非懂
而第三个是我目前正用的
欢迎光临 深圳市聚福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U2影像网 (http://www.199u2.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