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大家欣赏了彼得·F·德鲁克的著作名目,今天我将详细叙述一下这些著作的内容,将这位管理学大师的思想与大家分享。
《公司的概念》
原作出版时间:1946年
内容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年,作者彼得·F·德鲁克完成对通用汽车(GM)始于1943年历时18个月的调查研究,并写作《公司的概念》一书。《公司的概念》并非一本“企业”论著,它基本上是一本有关组织、管理和工业社会的书。事实上,这是第一本把“企业”看作“组织”的书,也就是说,它把企业看成一个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把人们联合起来的社会机构。基本上,也正是此书首次把“管理部门”视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和特定职责的特定机构。它虽然决不是第一本却也是极少数长期以“局外人”身份对组织“内部”进行仔细观察的著作之一。
本书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一国范围内的资本主义 二、人的组织(1 生产的组织2 分权3 运行机制4 小企业合伙人5 分权管理可以成为典范吗?) 三、社会机构(1 美国的信仰2 工头:工业社会的中产阶级3 工人) 四、工业社会的经济政策(1 “庞大的咒语”2 生产是为了“有用”,还是为了“盈利”?3 充分就业可能达到吗?)
《管理实践》是首部把管理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行系统性论述的书。该书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的管理见解,又从实践出发阐明了应用的途径,从而构筑了管理这门学科的架构。人们完全可以把这本书“既视为传递知识的工具,也看成一个行动指南。”
在论述企业管理时,德鲁克开宗明义地说,企业家首先要问自己,“我们的业务是什么?”这好像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但是,这却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的问题。要解答这个问题,你必须首先回答“谁是顾客”———他们在哪里?他们看中的是什么?为了回答“我们的业务是什么”这个问题,你还必须问,“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换句话说,要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做”,首先要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
这些问题,就是被从20世纪70年代起直至现在的战略管理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企业战略管理问题。德鲁克在1954年就提出并详细论述过了。
德鲁克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问题不是利润的最大化,而是获取足够的利润以抵偿经济活动中随时可能发生的风险。”在分析了企业环境和利润的作用后,德鲁克一语中的地指出,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创造顾客。既然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那么企业的基本功能只能有两项:市场营销和创新。随着市场发育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德鲁克提出的这个观点获得了浪潮般认同和追随。在这本著作中,德鲁克不仅把“创新”作为企业的两个基本功能之一,而且还把“创新”列入了企业制定业绩和成果目标的8个领域。
《管理实践》最早研究了经营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德鲁克提出,建立一个组织结构首先应该考虑这个组织结构必须达到的要求,管理者必须明白该结构承担的任务和压力,以及该结构应该取得的绩效。组织结构要达到以下3个要求:必须是为实现企业的绩效而设置;任何组织结构应该减少中间管理层次,形成尽可能短的指挥链;组织形式要有利于培训和考察未来的高层管理人员。毋庸赘言,德鲁克组织结构的原则,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遵循。
被称为管理哲学的“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是德鲁克的又一伟大创见。经理人必须实施目标管理,这是德鲁克给经理人的忠告。从根本上讲,“目标管理”把经理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这些共同认可的衡量标准,反过来使得被管理的经理人用目标和自我控制来管理自己。德鲁克认为,企业的运作要求各项工作都必须以整个企业的目标为导向,尤其是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必须注重于企业整体的成果,他的成果是由他对企业成就所做出的贡献来衡量的。
第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原作出版时间:1967年
内容简介:本书的基本观念: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如此,一群平凡的人,就做出不平凡的事。本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德鲁克详细阐述了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6个特征:
4、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他能敏锐地感觉到为一个关键职务选用人才,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种用人的决策至关重要,必须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在这一点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知道,还没有人能永无过失。他无需过分顾忌人际关系,因为他知道这种关系是组织运作的副产品。如果给人一个合适的工作任务和必要的工具,就会自动地生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不与那些他选拔出来的人选保持过分亲密的关系,并尽量避免形成派系和关系网。他与自己的下属保持一定距离,为的是使自己能够不偏不倚、合理地衡量他们的绩效;他知道人无完人。即使是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点。他关心的是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致力于充分集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优势达成组织的目标。
5、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他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6、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在本书中,"管理者"一词,将泛指由于其职位和知识,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的知识员工、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部分知识员工都是管理者,因为知识工作也像任何其他工作一样,有些是属于日常事务性的,不需要什么技能的工作。在这样的管理者的定义下,知识员工中管理者的人数,往往比任何一张组织系统表中所公布的人数多得多。
不论职位的高低,凡是身为管理者,就必须力求有效。
本书引用的许多实例,都来自政府、军队、医院、企业等机构的高级主管的工作与经验,这主要是因为德鲁克所接触的人士以高级主管为多,而且因为高级主管常为人所共见。同时,也是因为大事总要比小事更容易分析,也更容易说明问题。
但是,本书讨论的并不是高级主管要做些什么或应该做些什么。本书是为每一位对促进机构有效运转负有行动与决策责任的知识员工而写的。换言之,是专门为那些德鲁克称之为"管理者"的人而写的。
第三、《21世纪的管理挑战》
原作出版时间:1999年
内容简介: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在世纪转折之际献给读者的这部著作,介绍了21世纪头几十年间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将会出现的几个主要趋势。这些趋势包括人口老龄化、知识工作者队伍的崛起、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边缘化等等,这些趋势将给管理理论与实践带来深刻的影响。作者的预测不仅基于对欧洲印刷革命以来西方社会五百多年的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且也建立在自身在欧美管理理论和实践前沿五十多年的亲身历练和经验的基础之上。本书将把丰富的思想营养呈献给那些希望管理好自己的组织的管理工作者,以及渴望经营好自己的事业与人生的知识工作者。
这是一本谈管理的书。本书特意略商业方面的挑战,即使十分重要的议题也不涉及,如欧元会不会取代美元成为世界主要货币?继19世纪最成功的经济发明——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之后会是什么东西的发明?本书特意不讨论经济问题,虽然管理基础的改变——譬如知识成为经济中主要的资源——一定会迫使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有急剧的改变。本书也不讨论政治问题——即使像俄罗斯会不会重新成为国际政治、军事和经济要角这等重要的问题也不涉及。本书中专注管理方面的话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意义深远的转型期,现在的管理学思想仍然沿用20世纪的那些基本假设,很少有人去注意它们是不是“事实”。但实际上,它们都已经过时了。如果用不正确的假设去制定战略,那将不可避免地把组织引像不正确的轨道。德鲁克在本书只涉及明天的“热点”问题,即关键性的、决定性的、生死攸关的和明天肯定会成为主要挑战的问题,将从以下6个方面挑战:
第四、《旁观者》
原作出版时间:1979年
内容简介:在德鲁克的著作中,没有一本反刍的时间像这本这么长——20年,那就是他的回忆录:《旁观者》。这本书虽不是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却是他个人最喜爱的一本。
《旁观者》是德鲁克知识及人生旅程的记录,但这首先是一本有关“人”的书,而不是以德鲁克个人为主题。该书可以说是一本短篇故事集,每一章都可个别独立。全书15个章节、15组人物,并非即兴式的思念忆旧,每一组人与事都扣合着20世纪里最重要的某些领域和特性。而就在夹叙夹议中,真正的德鲁克也就格外清晰地浮现出来。
作者希望借此呈现社会的图像,捕捉并传达这一代的人难以想像的那种神髓、韵味与感觉,比如两次大战间的欧洲、罗斯福的新政时期(New Deal years),以及第二次大战刚结束时的美国。
事实上,德鲁克早在肯尼迪执政时,写作此书的念头已开始萌芽。他说,那些年代对我的孩子、我的学生以及许多年轻朋友而言,虽还不算是“历史”,却已如吉亚述王国的尼尼微和阿苏尔般遥不可及。
读完《旁观者》,我们也许能明白在德鲁克以前的几十本书中一以贯之的思想渊源是什么了。
第五、《经济人的末日:论极权主义的根源》
原作出版时间:1939年
内容简介:德鲁克对于世界的贡献不仅限于管理学。1939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著作《经济人的末日:论极权主义的根源》,体现出他深切的人文关怀,是对流行于当时欧洲的“极权主义”的深刻剖析,德鲁克看到了它对于欧洲和乃至整个世界的负面和深远影响,并且对于欧洲的前途表现了深深的忧虑,事实验证了他的深邃洞见。书中德鲁克断言希特勒会大屠杀犹太人,会和斯大林缔约,但是第三帝国终会崩溃。
第六、《工业人的未来》
原作出版时间:1949年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阐述两个社会理论,其一也许可称为“一般社会理论”,这一理论提出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是功能性的,而且是合法性的这一要求。另一理论也许可称为“特殊的工业社会理论”,这一理论将这些一般概念应用于工业社会这一特殊案例,而工业社会是在二十世纪出现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占据主导地位的。
在书中德鲁克率先提出管理的重要性,并指出企业终会成为工业社会的主体,在这种体制中,不但要实现管理的原则,也要兼顾个人的地位和功能。从此,他研究的兴趣及写作的重心都专注在企业管理方面。
德鲁克从人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功能出发,详细地论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对在工业社会中的劳资两大阶级以及社会的结构和政府特征及职能作了深刻的阐述,并预测到将来的知识社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知识经济社会,其中关于社会转型的理论和论述对于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时代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作用。
本书分为一场因工业社会而打的战争、何为功能社会、 十九世纪的重商主义社会、二十世纪的工业现实、希特勒主义的挑战与失败、自由社会与自由政府、从卢梭到希特勒、1776年保守派的反革命和保守之路等章节。
第七、《成果管理》
原作出版时间:1964年
国内译作: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
丛书名: 德鲁克管理著作译丛
内容简介:本书是德鲁克系统论述企业的经济任务和决策的著作。书中进一步说明了企业目标的设定,很多人都认为这本书是德鲁克对管理学思想最重要的贡献。他把管理行为的关注重点由投入(input)转向产出成果(output)。用成效来管理,而不是靠监督来管理。
第八、《不连续的时代》
原作出版时间:1969年
内容简介:上世纪60年代末期,德鲁克开始把关注的重点由企业管理转向组织外的领域。德鲁克写了一系列书籍讨论社会变迁,以及这些变迁对未来经理人的影响,其中第一本就是《不连续的时代》,详细论述了他观察到的社会变化,包括知识产业时代的来临、全球经济逐渐成形、政府魅力不再。德鲁克在书中已经指出政府功能的有限,因而强调民营化的必要性,提出这个论点的时间比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还早。近来国内一些国营事业纷纷改制成民营公司,甚至是其后三十多年了。
德鲁克指出,知识工人的崛起改变了规则,超越了工厂。跨越公司界限的实践团体常常比某个企业内部的关系更为强势。“知识工人”一词就是在《不连续的时代》中第一次出现的。
这本书虽然在1969年出版,即使现在读来仍像是近作,可以切中时势。当时德鲁克观察到的社会变化,至今仍余波荡漾。
第九、《变动中的管理界》
原作出版时间:1982年
国内译作: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
丛书名: 德鲁克管理著作译丛
内容简介:本书收集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拟定的四十篇有关管理问题的论文。德鲁克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的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德鲁克对传统的管理者概念提出了一系列质疑,对他们的日常工作的内容、他们的决策和他们的绩效标准提出了许多颇有新意的见解。
本书重点从5个部分进行了阐述:1. 管理者的工作事项 2.企业绩效 3.非营利部门 4.在工作的人们 5.变化中的世界。
第十、《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原作出版时间:1985年
国内译作: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
丛书名: 德鲁克管理著作译丛
第十一、《管理的前沿》
原作出版时间:1986年
国内译作: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
丛书名: 德鲁克管理著作译丛
内容简介:本书是德鲁克发表于1981-1986年的三十五篇文章,这些文章论述的内容涉及管理领域未来诸多方面。
第十二、《德鲁克论管理》
原作出版时间:1991年
内容简介:本书汇集了德鲁克最重要的一批论文,其中半数曾获管理学论文最高奖---麦金锡奖,堪称管理者的无价之宝。 所选13篇论文均是从德鲁克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30多篇论文中精选出来的。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题为“经理的责任”,集中讨论管理的基本任务——保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这一任务极为检举,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风险。第二部分“经理的世界”则阐述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管理者所面临的挑战。这一部分的重要主题包括知识工作者的激励与组织,提高服务性工作的生产力,以及成功地领导一个企业所需要的信息。
书评:作为管理学理论和实践方面最卓越的思想家,德鲁克发现、识别并深入的研究了管理者必需面对的种种重大挑战,从公司战略到管理风格直至社会变迁。他运用了独特的分析手段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工作场所中的巨大变革的轨迹,帮助人们更清楚的理解管理者在平衡变革与连续性的努力过程中所应扮演的角色。
第十三、《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原作出版时间:1973年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德鲁克将自己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思考浓缩到这本书中,这本共达839页的浩瀚巨著以其简洁而浓缩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据此,我们可以把管理诠释为:管理任务、承担责任、勇于实践。
本书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了阐述:1.任务 2.管理人员:工作、职务、技能和组织 3.高层管理:任务、组织、战略。
任务、责任、实践:管理学的“百科全书”
1973年,德鲁克出版了《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anagement:Tasks,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一书,在这本书中,他将自进入通用汽车公司做咨询工作后30余年的实践观察和理论研究进行了进一步概括和提升。该书出版时以英、德、日三种文字同时发行,以后又被译成多种文字,受到各国管理界人士的普遍重视。在德鲁克的全部管理学著作中,这本书无论从篇幅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最为丰厚,不仅被认为是德鲁克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而且也被人们誉为管理学的“圣经”和“百科全书”。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论题广泛。它从任务、范围和方法等方面完善了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知识结构,并且对每项内容又都做了深入展现。德鲁克深刻地揭示了管理的本质问题,即管理是什么。
德鲁克认为管理必须完成三项同等重要而又极不相同的任务:完成机构的特殊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处理本机构对社会的影响和承担其对社会的责任。他从实践出发,并把它上升到哲学高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目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为一种“社会器官”(organof society)、“营利性企业”(businessenterprise)的目的是“创造顾客”,利润则是经营活动的一种客观条件,而不是其主要动机。他批评了传统的经济学关于企业目的的观点,即利润最大化的学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不能用利润来说明和解释企业的目的。
同时德鲁克将市场营销和创新定义为达到企业目的的两大重要职能。正是从这样一个高度出发,构建了他有别于任何其他学者的管理系统和理念,即“必须以顾客的价值和顾客的决定为基础,顾客是管理政策和管理战略的出发点”,顾客是决定企业宗旨和使命的惟一出发点。
在本书中,德鲁克提出了管理的五个基本功能,即管理者需要承担的五项基本责任:确定目标、进行组织、激励和沟通、进行衡量以及培养人才(包括管理者自己)。
这五个基本要素形成了每个管理者的工作基础与责任。
对于管理的方法,德鲁克以其特有的基于经验的实用方式将管理的技能深入浅出地归纳出来。德鲁克强调,“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
本书对他1954年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的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MBO)做了进一步的阐述。MBO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已成为当代管理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德鲁克在书中还就如何进行有效的决策、管理的信息交流、管理职务的设计和内容、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因此可以说,这本书既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又具极强的可操作性,堪称管理学的“百科全书”。——《21世纪经济报道》
第十五、《后资本主义社会》
原作出版时间:1993年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管理大师德鲁克对90年代和21世纪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作的预测。德鲁克在书中指出,每隔几百年,西方社会便经历一次剧变;而现在又一场剧变正在发生。他不仅清晰地描述了这一系列剧变,而且以“激光一般犀利的”笔触透过纷繁的表象,揭示出诸次剧变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和价值观的深远影响;并主要围绕当前这场变革,深入阐释了组织的新功能、知识经济以及生产率在社会与经济中的优先地位。
在这部著作中,德鲁克敏锐地指出,西方社会处于从资本主义和民族国家时代向知识社会和组织社会迈进的过程之中,换言之,西方社会进入了后资本主义时代。自由市场机制和一些资本主义机构虽然在这场变革中得以幸存,但也面临着全新的任务;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成为这场变革的主要标志;知识取代了以往经济理论所看重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成为经济的核心资源,其应用将带来创新和生产率的提高,因而在现代生产和价值创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核心资源的转变,社会阶级构成也相应改变,形成了知识工人和服务工人两大主要阶级。知识工人包括知识管理人员,知识专家和知识雇员,他们构成社会的主导阶级,这使得如何提高知识工作和知识工人的生产效率成为后资本主义社会所面临的经济挑战。与知识工人相比,服务工人尽管在能力上处于劣势,却在数量上有绝对优势。
这样,后资本主义社会又必须面对维护服务工人尊严和调和两个阶级之间矛盾的社会挑战。德鲁克还认为,在知识社会中,教育是第一重要的。他主张以科技为导向的内容多元化的开放式教育。在西方社会信息产业和服务业迅猛发展并大量吸纳劳动力,企业本身也愈发趋向信息组合而非生产手段组合的今天,德鲁克的分析无疑是中肯的。
本书内容以后资本主义社会各个不同方面具有的可预期性为序,分为社会、政治和知识三个部分。德鲁克认为,人们对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方面业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切及其前因后果是有所了解的,至少知其概貌;而在政治方面,只能说是粗通大略;至于对知识方面的探索,人们尚处在“提问题”阶段,甚至可能连问题都提不好。尽管德鲁克很赞赏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速度并对其前景颇为乐观,但他认为知识经济既然以一定的发达程度为基础,并且的确只产生于发达国家,其问题也就只有在发达经济而非第三世界经济中寻求解答,因而全书基本上是在发达国家范畴内展开讨论。即使如此,阅读本书对于思考我国科教兴国方针以及发展知识经济的相关问题仍不无裨益。
第十六、《个人的管理》、《组织的管理》、《社会的管理》
国内出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内容简介:本丛书由三本书组成:《个人的管理》、《组织的管理》和《社会的管理》。丛书由日本长期担任德鲁克著作日文翻译的笃男植田先生选编,选编的内容均为德鲁克所有著作中,特别是近10年来的新著中的精华。本套丛书论述内容全面,经系统地浓缩了德鲁克先生的管理思想,可谓“三叶乃尽知秋 ”,因此得到了德鲁克先生本人的首肯及褒扬。本丛书在日本推出后,立即成为该国当时的管理学畅销书之一。
基于此,德鲁克在《个人的管理》一书中推己及人地提出了“专业人士的若干基本原则”,分述了有效决策、卓有成效的沟通、扁平型组织、创新实践等一系列内容。在“卓有成效的沟通”一章中,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管理要求下属思考并向上级汇报有关自己可望为组织和组织内部作出什么样的重大贡献并承担什么职责的思想。”有趣的是,这与当下时兴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多少有着神似之处。
德鲁克思想的前瞻性,在本书的附录“超越信息革命”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德鲁克将500年前的“印刷革命”与工业革命以及当前的“信息革命”作了有益的对比,得出了“印刷革命遵循的发展轨迹就是300年以后爆发的工业革命遵循的轨迹,也是今天信息革命遵循的轨迹。”从而进一步地展望了金融、生物技术、海洋养殖和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
《组织的管理》一书,以管理是什么为切入点,强调了管理层的职责和组织机构的使命,解答了为何管理是一种宽泛的艺术,纠正了通过施加“压力”进行管理等做法的实践的误区,提出了“管理者必须对人的精神———人的本性,包括善与恶———加以关注。”而这一点,一直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人所诟病的原因所在。这种以人为本的观念,衍生为倡导设计与销售“对消费者具有亲和力的人性化产品和服务”。
在本书中,德鲁克所提出的许多命题,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在谈到什么是企业时,一般的实业界的人士很有可能会回答道:“企业是一种创造利润的组织。”而德鲁克则认为,“营利并非是企业和企业行为的目的,而是企业或企业行为的一种限制行为。”“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消费者,所以,企业具有两种———也只有两种———基本职能:市场营销和革新”德鲁克据此提出了“非营利组织给企业的启示:———“对社会的服务。”因此,从这一点上,德鲁克突破企业以利润为中心的“内核”,并将管理的外延推广到非营利企业这一组织形式上来———“管理并不就是企业的管理”……管理是“各种组织都需要的彼此内容不同的、特定的运行要素。”并以“创业管理”这一具有创新和开放特征的内容,作为本书的终篇。
德鲁克以略带禅意的3个石匠的故事,表述了他对管理的解读:“3个石匠相互闲聊,彼此询问将来准备做什么。其中的一个回答说:‘我要挣钱谋生。’第二个石匠回答说:‘我要做出**最棒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眨了眨眼睛说:‘我想修建一座大教堂。’”德鲁克认为,“第三个石匠”才是一个真正的管理者。
本书还介绍了“生态龛”等具有德氏风格的企业战略,指出了各大知名企业———如IBM、可口可乐、雀巢、菲亚特、西门子、联合利华———等运营的营销要素。同时,本书还对家族企业的管理,进行了专门的阐述。
《社会的管理》一书则论述了大社会环境下的各个层面的问题,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尤其是公共行政管理等多个角度。德鲁克在本书中承接尼采“上帝之死”的论述,意味深长地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意义犹如一种没有上帝的等级制度。”而“法西斯主义乃是欧洲的精神秩序和社会秩序崩溃的结果。”并进而由此宣告了“经济人的终结”,尽管作为这一概念发源地的欧洲尚未“获得或产生一种新的概念,从中能够推导出新的有效的价值观念……”
在“终极”缺失的基础之上,德鲁克比较了欧美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渊源及立场,在对自由主义评判之中,对法西斯主义的专制制度的思想,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批判,指出“希特勒主义的基础……是由唯理论的自由主义者现成地提供的。……希特勒只不过在其之上添加了一种道德犬儒主义。”由此,德鲁克认为作为“现代经济与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成为了社会行动的一种原则。在这一社会的嬗变过程中,知识“成为知识社会中的一个中心哲学问题和政治问题。”
沿着这一脉络,德鲁克所倡导的“知识社会”、“组织社会”、“创业社会”等一系列具有时代气息的概念及其阐述,也就跃然纸上了。
由此看来,这套德鲁克3卷本的编辑脉络十分清晰,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从覆盖面来看,本套丛书是对德鲁克学术生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系统的归纳与整合,包括了德鲁克各个时期的18本书籍。作品起迄时间从1939年~1999年,时间跨度大,覆盖面广,从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德鲁克各个时期的思想精华。
第十八、《创新与创业精神》
国内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书,而并非只提供入门的知识。相反,它通过对政策与决策、机遇与风险、机构与策略、人员配备、工资和奖金的叙述,讨论了什么是创新与创业精神以及何时和为什么进行创新与创业等问题。
本书并非深奥的理论专著,而是通过大量富有说服力的案例,以轻松的漫谈笔法,透彻地阐述了七个创新机会的来源,作为系统化创新及创业型管理的重心;并提出四个创业策略,指导有志于创业的企管界人士如何将创新成功地导入市场。德鲁克的这些理念、观点,对于刚刚进入WTO 的**企管界人士极具启迪意义和借鉴作用。
欢迎光临 深圳市聚福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U2影像网 (http://www.199u2.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