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币
- 1 U
- 金钱
- 3788 ¥
- 积分
- 3864
- 好友
- 0
- UID
- 1870

- 最后登录
- 2012-4-26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8-8
- 精华
- 0
- 主题
- 12
- 帖子
- 68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
现代的高科技可以使对焦,测光,暴光完全由相机的电脑芯片控制,但只有构图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来完成,电脑在聪明也不能智能化到自己选择景色。
三分法原则
传统的构图原则,在美术上也是几百年的准则了。该原则主张主体不要放在画面的**。在这个原则下,我门可以把一张相片分成上下和左右各三等分,然后把摄影的主体放在其中的某个交叉点上。例如当你要拍摄某个特写时,你可以把你最要表现的那部分(人物的眼睛、花朵的花蕊等)放在某个交叉点上。如果是范围较大的风景照,可以把地平线或海平面置于上1/3或下1/3的位置,主要看你想要表现什么主题。
前景
如果照片的空白部分太多或者是背景的天空(海洋)的颜色不理想时,可以或减少背景的范围或在其中增加入前景。
1.一般而言,前景的表现总是比较清晰,尤其在拍摄建筑物时,通常使用比较清晰的前景,这时可以使用比较小的光圈和广角镜头。
而现在我们很流行表现一些花朵叶子昆虫等微距效果的相片,拍摄这些自然体时,很多时候都是虚化背景,其实也可以尝试虚化前景,使用大光圈和远距镜头来表现,会由意外的效果。(可惜我现在不能贴图)
2.前景的选择往往是仁者见仁,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但一般来说,前景的选择不能太大,太美太亮丽,否则难免给人主题不明确或喧宾夺主的感觉。但如果前景太暗,有时又会对主体的衬托不够,这个问题大家自己琢磨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