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記於一九三零年創立,是全港第一間有牌麻雀館。 創立人林坤當年初到香港,身上只得三毫半,後來他中了馬票得到九十七元後,便開設了一間賣綠豆沙的小店。小店除了賣糖水,不時會讓附近街坊來打麻雀,街坊每次打完麻雀後都給他一些修補麻雀的小費,林坤有見及此,便起了經營麻雀館的念頭,於是開設了第一間麻雀館。因為林坤來港當年第一份工作是賣雞,於是便把麻雀館起命為「雞記」。因为林坤来港当年第一份工作是卖鸡,于是便把麻雀馆起命为「鸡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政府規定麻雀館必須申請牌照才可合法經營,而因為麻雀共有144隻牌,政府發出 144個牌照,一個牌照一間麻雀館,不會再發。至今仍然沿用。由於法例上禁止賭博,因此麻雀館牌照的英文名需要易名為「麻雀學校」,麻雀館是靠在牌局「抽水」獲得收入,故此到麻雀館打牌便稱為「交學費」。林坤的兒子林國強(即現時人稱雞叔)接管麻雀館,是第一個成功爭取麻雀館合法及首位申請得牌照的人,手上還保留當年獲得的第一張牌照。「以前英國統治,我哋去警務處申請牌照,我當年係麻雀商會主席,第一個主動去申請合法化,政府就咁批咗。而家就去香港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續牌,全港剩番得六十間,唔再發新牌照,子承父業,都需要證明自己有管理麻雀館經驗。」八十七歲的雞叔,趁新鋪開張落來巡視,一說到以前麻雀館的風光時,便顯得滔滔不絕。
几十年前的麻雀由竹做成,故往麻雀館打牌,也叫去竹館「刮竹」。 大概十年前開始,麻雀館已成夕陽行業,至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實施全港禁煙,麻雀館更是雪上加霜。大概十年前开始,麻雀馆已成夕阳行业,全港麻雀館數目,由本來的一百多間執剩得一半。不過,八十年老店「雞記」麻雀館,卻突然於上週擴建分店,裝修格局更一百八十度變化,大玩保育 feel和引入澳門賭場經營概念,力圖殺出一條新血路。能夠使麻雀館起死回生的,也多得「祖國牌」回流本港,師奶和年輕一輩都迷上這種新玩法,為麻雀館帶來源源不絕客源。
雞記的八十年歷史背景,也成为下一代Wilson的宣傳重點。 新鋪雖然採用湛新的裝潢布置,但古老的雞記門牌、雞記第一張手寫的「麻雀打法」紙條依舊掛在當眼處。 九龍城新店的牆上,更印上了雞記近三十年來的各種舊照片,當中包括沈殿霞、鄧光榮、邵音音等大明星為雞記剪彩的照片。 半退休的雞叔說,近年他已把麻雀館事業交由大兒子林偉森( Wilson)及二兒子林偉棟( Winston)打理。大仔負責市場推廣,二仔管日常營�\。接手家族生意,表面看似一帆風順,但Wilson表示亦遇上不少棘手的事,特別是要說服一班老臣子創新。在雞記工作接近五年的助理經理力叔便表示新規矩令他很不習慣。「我哋叫慣啲客人肥佬四眼仔光頭佬咁,少爺仔唔鍾意,以後要改口,阿陳生李太咁有啲唔慣,同埋以前啲女工成日掛住問客拎貼士,而家就唔准。」力叔還表示,以前碰到搞事的客,都由巡場兇神惡煞地趕走,但以後都要很禮貌地請對方離開,粗口都不能說。 Wilson說,他最大希望,是把麻雀館變成卡拉 OK一樣的消費場所,反正大部分香港人都喜歡打麻雀,如何把普通人也吸引到麻雀館耍樂,就是兄弟二人最大的挑戰! --@文字來源於網絡! 同行:肥松 HD 六向 Shal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