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面而来的影楼价格战 李智军 我曾和台湾朋友了解到,台湾婚纱摄影行业在初期的3年后,就引发了行业价格大战。其结果是,商家利益遭受严重损伤。继而,为了保住利益,大家不约而同增加广告投入、降低材料支出成本。最终,消费者利益也受到 极大的伤害。yan作为市场“回报”,台湾婚纱摄影市场接着持续两年的萧条局面。当时,笔者天真的想:大陆婚纱摄影的同行们要吸取教训,要能躲过这场劫难就好了。 但是,相同的历史重演了。1996年,北京一家影楼在自己的门头挂上了“从即日起,本影楼全面六折”的条幅,成为价格大战的星星之火。其对面的影楼立刻应战,“988,婚纱摄影拿回家”。一时间,更多的影楼闻风而动,有的影楼居然自己打出了“反暴利,本影楼先拍照后付钱,不好不要钱”。面对影楼降价的黑旋风,消费者却一头雾水,“他们都怎么了?” 从1997年起,价格战是各家影楼的利润空间都遭到大幅压缩,经营运作发生困难。致使整个行业开始进入低利(还不是微利)时期。但是,作为一种市场现象,价格战有其必然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因此,我们很难简单的评判价格战中的孰是孰非。 当年婚纱摄影以“包套服务”即增加服务项目的形式,高价位进入市场。这是适用需求增长的市场行为。与传统的照相业相比,它把这个行业的产值扩大化了。1996年下半年,笔者曾使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北京五类消费人群进行了2000人的“婚纱摄影消费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有85%的被调查者对婚纱摄影的“心理认同价位”是两个半月的工资。这个数据表明,婚纱摄影的产品、服务形象,还是深入人心的。(未完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6 6:14:5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