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币
- 0 U
- 金钱
- 172 ¥
- 积分
- 177
- 好友
- 0
- UID
- 26850

- 最后登录
- 2010-2-18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6-10
- 精华
- 0
- 主题
- 4
- 帖子
- 4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
1、镜头前加近摄镜片;
2、标头反接;
3、加近摄接圈或皮腔;
4、长焦镜头前加反接镜头;
5、使用专用微距镜头。
这五种方法中,使用专用的微距镜头无疑是最好的,但这类镜头的价格都比较高,对于部分朋友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所以选择廉价的办法来替代是有一定意义的。
这次比较是采用实拍,拍摄同一个平面物体的方法。我认为,有些影友拿到新镜头就到外面实拍,得出的结论有时会有偏差,测试(或试用)镜头应该是拍摄平面物体,而且还是比较(几支同规格的镜头)来拍更为恰当。
下面对每种近摄方法作如下简述。所有的拍摄都是在PENTAX的翻拍架上进行。
一、镜头前加近摄镜片
器材:NIKOMAT EL、NIKKOR AI 50/1.4、MARUMI +1、+2、+4近摄镜片各一片(55mm)、52mm->55mm Step-up转接环。
连接方法:见图1(1),像使用滤光镜一样,将Step-up转接环接到镜头上,再将近摄镜片接至转接环上。
使用要点:
(1)、机内TTL测光起作用,光圈可连动;
(2)、可根据需要加多片;
(3)、对焦时,先移动机身粗调,再用调焦环微调。如果要得到最大放大倍率,将调焦环置于最近处,移动机身;
放大倍率:可加不同的镜片数来改变。
拍摄光圈:f/1.4、f/2.8、f/5.6、f/11、f/16;图2(1)分别是f/1.4、f/2.8、f/16;
要点:
(1)、镜头焦距越长,放大倍率越大;
(2)、大光圈处成像差,但收缩光圈明显变好;
(3)、这是较为廉价的办法;
(4)、成像质量受到近摄镜片的影响。
二、标头反接
器材:NIKOMAT EL、NIKKOR AI 50/1.4、俄制AI口反接环。
连接方法:见图1(2),将镜头取下,将反接环接至机身,再将镜头拧上反接环的螺口上。
使用要点:
(1)、调焦环基本不起作用,靠移动机身来调焦;
(2)、光圈不连动,对一些机型测光起作用;对焦时全开光圈,拍摄时手动收缩光圈;
放大倍率:不可改变,1:1。
拍摄光圈:f/1.4、f/2.8、f/5.6、f/11、f/16;图2(2)分别为f/1.4、f/5.6、f/16;
要点:
(1)、大光圈有明显的场曲现象;
(2)、有枕形畸变;
(3)、由于俄制反接环是AI口的,对NIKON用户是最廉价的办法;
(4)、光圈要收到f/11后才可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