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币
- 2 U
- 金钱
- 7138 ¥
- 积分
- 7815
- 好友
- 0
- UID
- 348

- 最后登录
- 2019-6-4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7-22
- 精华
- 1
- 主题
- 55
- 帖子
- 63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
古人有什么绝招,一般不外传,所以才有了“偷师”之说,一来表明绝招之珍稀二来证明学艺之精诚。
我们搞摄影的,身上大凡多的是武侠之豪气。论起摄影,他们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抓鳖。一身的功夫,恨不得将天也能踢个窟窿。但若要谈起,将自己的摄影创作如何转变为金钱时,一下会变万未出阁的“羞花闭月”。我们大多的“影人”没有学会怎样将自己的劳动变成财富。我认识一个摄影家,当国外的摄影经济人要买他8年来所拍摄的专题时,他不好意思讲价钱,表现的很腼腆,认为谈钱俗,斤斤计较会让人笑话,啥都听人家的,任人摆布地与人家签了合同片子售价低得有点让人笑话,朋友们听说此事后,为其鸣不平,他也后悔不迭,8年的心血创作,容易吗?签了一纸合同,自己只落了个名儿,赚钱的是为别人,你说窝囊不?所以他气得连吐闷气,可没招。人都说,贪婪是病,我觉得腼腆也是病。不谈钱并不就代表你有多高尚,谈钱也不会显示你有多俗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摄影人,要在商海波浪中,向商家多多偷师学艺,别不好意思,要大胆争取自己的劳动成果。
浙江摄影出版社摄影编辑中心主任钱明先生,为我们摄影人号了一次**图书影像市场的脉,我们欣喜的发现,**有1300万摄影爱好者,而且随着相机的家庭化,摄影类书籍,将会为图书市场的“香饽饽”在工作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人们抽暇看些摄影书,会在放松神经的状态下享受愉悦,所以读图时代的来临,为我们摄影人提供了无限商机。
在摄影圈里,王文澜先生的名字如雷贯耳,真正的摄影家非“文澜”莫数,他的文化底蕴与摄影水平炉火纯青,但要让他去运作摄影市场,不敢说他“愚”吧,最起码没有人家商人的气质。但他还是成功了,因为有出版商不断在找他,不断在为他的出书献计策,凭啥?他有让读者揪心的“文化”。于是,《自行车的日子》等书在市场上“火”。其实摄影有啥难?首先我们要学习文澜的文化内功,他的内功,是靠平素日积月累的学习有了文化内功,加上你的不断拍摄,自然会有人找你指引”灿烂”之路.但要想走入”灿烂”之路,必须要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学艺劲头。
摄影人走市场,一定要靠经济人,毕竟我们还不是商人。
但要让经济人看上你,你得需要学习,对志存高远的人来说,一定得在摄影上深入生活,去感悟、去体验、把那些师傅没有传授,或无法讲清的本领学到,这便是偷师之“偷”。偷到了读者喜闻乐见的影像,肯定有出版商追着你跑。有了本领,何愁你成不了“王文澜”。成了“王文澜”就会有经济人上杆子追你。
我想,“影人”要成为文化高手,首先要将精力集中到学习与创作上,其他的商业之事,该交都交到经纪人手上得啦,一心一意,是成功的基础吗。谁教咱们是搞摄影的,一谈钱,就难于启齿。
说话回来,若真能做到这一点,你又何愁不能登上高山,来指点影像的江山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