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荣&映里:形影不离的神仙眷侣
责任编辑: 飘渺一叶
  • 荣荣&映里:形影不离的神仙眷侣

    发布者: 且歌且行  发表于 2012-4-10 15:54 分类:自由摄影 查看: 6842 

    摘要: 荣荣1968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 1992年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摄影教研室学习 1993年搬至北京郊区的东村,开始对东村的年轻前卫艺术家进行长期拍摄 1996年创办《新摄影》杂志 2006年创立“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映里 ...

荣荣 1968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

     1992年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摄影教研室学习

     1993年搬至北京郊区的东村,开始对东村的年轻前卫艺术家进行长期拍摄

     1996年创办《新摄影》杂志

     2006年创立“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映里 1973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

     199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写真艺术专科学校

     1994年至97年作为摄影记者工作于东京“朝日新闻出版写真部”

     1997年成为自由摄影家并开始独立创作活动

     2006年创立“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编者按:采访的地点在草场地的三影堂,穿过四周幽深的树木,一个转身,三影堂便豁然出现,远离城市的喧闹,静静伫立在这里,高高的围墙,仿佛隔离外界一切的纷扰,在三影堂图书馆里,小编见到了这对传奇伉俪,荣荣&映里,这个标签几乎是无法拆分的,他们从未被分开,因摄影而在一起,拥有共同的目标,他们形影不离,在采访中,荣荣笑称他们早已分不清你我,还玩笑式的问映里我们什么时候分开啊?映里笑而不答,他们相识时语言并不通,然而他们却仅仅是看到对方的眼睛便觉得安心,这已经是超越了语言,他们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连接心灵的默契。

中国影像网:三影堂自2007年创办以来,日益发展,当初是什么样的初衷去创办的呢?

荣荣&映里:这要从2005年说起,在那之前,我们各自创作了10多年,都处在在一个很矛盾的状况,那时候的感觉是整个身体上很满,要将它清空、转变,想做三影堂的初衷还是摄影的缘分带给我们很多,因为摄影,我们在一起,所以我们想把这些东西回馈给大家,跟一些年轻人能多做交流,但最初是想做一个图书馆,一个很小的梦开始,后来慢慢变成现在这样有画廊,有展厅,有图书馆,可以说是一个摄影艺术中心,首先在国内,没有这样的一个空间,对我来说,我经历了在北京十多年的摄影历程,在最初,摄影的专门画廊几乎是没有,直到05年的时候,像798就开始有很多的商业的机构,画廊也开始活跃了,出于我对于摄影的态度,我看到的并不是我理想中的摄影空间。也不是我理想的一种现状,我希望有这样一个空间,人对摄影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进入这个世界,了解创作者的灵感和他的精神世界是什么,这个空间是活生生的,在摄影家的作品中所不能说出来的话在这个空间是一个补充,能通过这个空间更好的传达艺术家的创作灵感还有各方面的源泉。

中国影像网:草场地摄影季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举办的?是您和映里女士个人发起的吗?

荣荣&映里草场地摄影季是因为经过三影堂23年之后,才有这样的时机可以产生的,也不是仅仅我们,因为我们和思想手计划一起合作,发起这个草场地摄影季。

中国影像网:您和映里女士可以说是摄影界的一对传奇伉俪,可不可以说一说你们相识的经历呢?

荣荣&映里认识的话,还是因为摄影,当时我们做了一个《新摄影》杂志,1999年我代表去东京展览,恰好她去那里看展览,这是最初的相遇。

中国影像网:映里还记得你当时第一次看到荣荣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吗

映里:记得,他的作品,对我来说已经超越语言的概念,是一种很直接、强烈的力量,只看他的作品,就能影响到我的心。

中国影像网:我看到很多你们的作品,是关于你们两个人的作品,有很多自拍,比如说在日本人的《富士山系列》,很震撼,雪白纯净的画面,若隐若现的两个人影,仿佛这世界只剩你们两人,很美!

荣荣&映里:那个时候我们刚刚认识不久,我们是语言不通的,但是语言也不是唯一的交流手段,对我们来说,首先是摄影的世界打开了我们两个人的桥梁,那时,通过摄影,可能有另外的第几感,包括创作也是一样的,不是用语言来说明一切,当然我们用身体的动作也是一种语言,它是一种独立的语言。

中国影像网:你们的作品有很多是反应现实和社会的,荣荣老师最早是拍东村的行为艺术家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是吗?东村最早是如何形成的呢?

荣荣&映里:是的,东村比798还要早很多,90年代初,中国的流浪艺术家,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成帮结伙地居住下来,被称为圆明园画家村。中期时,圆明园画家村人满为患,热闹非凡,同时也屡遭警察的驱赶和抓捕。所以另一拨艺术家,自1993年的下半年,在北京东边的长城饭店后面聚集起来,在离这个豪华酒店东面的一公里处,就是没有开发的农村,那里有成片成片的破房子,新聚集起来的艺术家就租住在这些破烂房子里,这里和圆明园,一东一西,所以这里的艺术家喜欢把这里叫做“东村”,再者也和纽约的东村有一比,至少在艺术的圈子里,这里也是前卫艺术的发生地。

中国影像网:今年的草场地摄影季,也有你们的作品展览吗?

荣荣&映里:今年没有我们的作品,但会有很多国外的作品,还有23位年轻人,这23位年轻人,是从300多位投稿者,初选出23位在这里展出,每年的春天三影堂摄影奖就专注于做年轻人的推广展示的平台。

中国影像网:这么说三影堂是更多致力于年轻人的发展?

荣荣&映里:对,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三影堂摄影奖今年是第四次了,我们会邀请国际的评委,得到这个大奖会得到很大的鼓励,摄影奖的奖金是8万元,这在当代摄影史上还是不错的,每一年的年轻人在春天就有这样一个奖,用于给更多年轻人鼓励,当然我们有其他的展览,包括国际上有一些有名的大师的展览,其他的一些国际独立的艺术家也有,所以说三影堂是属于比较开放性的。

中国影像网:草场地摄影季临近,这段时间你们肯定都很忙有没有挤出时间来做新的创作?

荣荣&映里:最近刚刚创作了一小部分,今年在日本新界有个双年展,我们会有新的作品,所以就去那边拍了一个星期,这几年都是在忙三影堂的日常手续和摄影季的事等等,已经很久没有在大自然中,最近刚好有机会去创作,5月份我们还会去创作一些新的东西。

后记——因为荣荣和映里接下来还要接受另一家媒体的采访,所以这次采访的时间并不长,但荣荣的内敛沉稳,映里的从容冷静都给小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古代,苏武出使匈奴时曾留诗给妻子“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而荣荣与映里则用影像来诠释“结发”之誓。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