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摄影师”侯波
责任编辑: 飘渺一叶
  • “红墙摄影师”侯波

    发布者: U2-2  发表于 2011-5-4 14:15 分类:新闻纪实 查看: 6406 

    摘要: 侯波(1924—)女,山西夏县人;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1944年在 延安边区中学、延安大学、延安女子大学学习。抗战胜利以后,在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摄影科长。1949年任北平电影制片厂摄影 ...

 
 
我为开国大典拍照
侯波口述/刘明银整理

 

  我是1949年调到中南海搞摄影工作的。杨尚昆和叶子龙同志跟我谈的话,还封了我一个摄影科长的头衔。
其实是一个“光棍”科长,摄影科就我一个人。我的任务主要是给国家领导人拍照片存档案,不对外发表。到中南海后不久就赶上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那是一个我永生难忘的日子。

  作为一个20世纪的中国人,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任何一件别的事能与开国大典相比。凡参加过开国大典的人,都能讲一段与它有关的故事,都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我以一个摄影师的身份参加开国大典,这决定了我的角度与别人有些不一样。我不是站在下面看的,而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在离天安门最近的地方观看国家领导人是怎样活动的。

  一大早我就带上照相机和记者证来到天安门城楼。在我的记忆中,那天允许到天安门城楼上拍照的记者不多,女的好像只有我一个人。我丈夫徐肖冰也在上面。他是代表北京新闻电影制片厂去的。他拍电影,我拍照片。

  天安门广场上人很多,但很有秩序,排成许多整齐的方阵,等待着庄严的时刻到来。广场上到处飘扬着红旗。城楼上更是彩旗飞舞。五色的气球与大红的灯笼一起装点着这个象征着团结和胜利的地方。

  我正选看着拍摄的地点,突然掌声响起来,人群欢呼起来。

  周总理带领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左侧走上天安门城楼。毛主席、朱总司令、刘少奇同志、宋庆龄同志等人都走在队伍中。他们精神焕发,神采奕奕,不时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

  我端着照相机开始拍照,一面往后退,一面拍,不断地调整焦距和光圈,很快拍完一卷,赶紧再换一卷,恐怕漏掉一个重要镜头,那可就犯下了大错误。

  周总理扮演总指挥的角色,城楼上的活动在他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周总理平时就是一个落落大方的人,不管多么宏大的场面,他都能调度得井井有条,既让人感到一种庄严、神圣的气氛,他本人又不失稳重和儒雅。

  毛主席是一个情感型的人,一遇到群众集会的场面就容易激动,更何况那又是一个历史性的伟大时刻!毛主席一边往主席台上走,一边向群众挥手,两只手一齐挥。我离毛主席很近,能明显地看见毛主席的胸脯起伏得很快,也能听见他说话的声音有点变调。毛主席那天穿着中山装,干净整洁。偶尔与身边的刘少奇、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交换一下意见,脸上不时闪现着笑意,微微隆起的腹部更显出他的风度和魅力。

  一切就绪。毛主席开始讲话。

  主席台的位置在天安门的前廊上,离前面的护栏不远。我拍毛主席的正面,把身体伸向护栏的外面。毛主席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我的手也随即按下快门。

  毛主席讲完话后在天安门上不停地走动,向群众招手,我就要跟着他拍。毛主席走到天安门城楼的西南角时,我想给他拍一个带着城楼的侧身像,可是毛主席离栏杆太近,我要把身体伸到栏杆外面才能拍到。我双手端着照相机,身体使劲向外伸展,角度还是把握不好。

  这时旁边有人对我说:“小侯,你放心大胆地取景,我抓住你。”

  我顾不上看说话的是谁,努力向栏杆外伸展着身体,终于取到一个很好的角度,随手按下快门。等我收回身体一看,抓住我衣角的人竟是周总理。周总理和蔼地笑着对我说:“要小心,别摔着。”

  我立刻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同时又对周总理充满了感激。

  后来照片全都冲洗出来了,有几百张之多,其中就有那张著名的《开国大典》,多次发表和转载,还收进了教科书。那是我一生中最得意的几张图片之一。不是因为我照得好,而是因为它是一张非常特殊的照片,一张记录着新中国辉煌历史的照片。每当我的名字随这张照片见诸报刊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无比的自豪感,也有一种庆幸感,是党和人民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是历史赐给我这样一个神圣的使命。

侯波拍毛主席: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