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据我所知,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您的作品《终结小脚》图文书后,而你们出版社为何又出了您的《为小脚女人留影》这本画册,是出于什么目的?
秦先生:我们出版社出版《为小脚女人留影》主要考虑到港澳台市场,让这些地区的人们了解**女人上千年的缠足史,而文字却采用的是中英文繁体版的。 记者:最近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和沙飞摄影奖启动后,听说您有一些看法?
秦先生:是的,首先沙飞和侯登科先生是我们摄影界值得一树的典范。沙飞先生是抗战时期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战地摄影记者,侯登科先生是八十年代涌现出的一批当代纪实摄影人中的一个另类人物,而当今在做这两个奖的不是官方,而是民间。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是由他的生前友人策划和发起的,并由一家民营公司出资赞助的,那么眼下这家民营公司在效益好的状况下可以赞助这个奖项,如果将来这家公司出现效益滑坡或者其它原因,他们是否还能坚持下来赞助这个奖项呢?再者目前图片已进入市场,如果这家民营公司没有从这个奖项中得到应有的经济效益,他们是否还愿意做下去?
而沙飞摄影奖是由沙飞的女儿和一些专家学者策划发起的,地域性很强,假设沙飞先生只是一个战地摄影记者,没有那么多传奇故事的话,那么沙飞的女儿及学者专家还会发起这项奖吗?前段时间,我和圈里的一些朋友,其中也有沙飞的女儿——王雁大姐,我们在一起聊过这个话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获奖的两个摄影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而我个人的观点,这次的评奖从脉络上有些不清晰。沙飞之后,**摄影届曾有过几次高潮,第一次是在大跃进时期,涌现出了象王世龙、魏德忠等老一辈摄影家;第二次高潮是文革时期,涌现出来一批象翁乃强、李振盛等老一辈摄影家;第三次高潮是在四五时期和八十年代涌现出的一批如李晓斌、王苗、贺延光、胡武功、于得水等。这个奖项好象越过了一个时空,很突然的降临在这个新时期,就那天的话题,评论家李楠(女)还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在**摄影报上发表,而发表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反响(侯登科奖项发起后也是如此)。后来我在与李楠的一次通话中,对她讲,你的那篇文章没有引起轩然大波,我看写得有些中性,照顾的层面太多了,是不是只想起到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啊!李楠听后笑了。到目前为至,这两项奖评出之后,我认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值得我们深思。
不过我倒有个建议,在下一届侯登科与沙飞奖评选之前,可以出一个公示,把所有提名的候选人在行业内的报刊杂志上公布出来,让关心这件事的人们参与进来,这样可以给评委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当然客观的讲,任何奖项的评定,都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也不可能不夹带个人的一些私心杂念,但尽量少一些吧,使奖项尽可能的客观公正。当然这两个奖项如果是官方设立的话,也许会是另一种状况。
记者:秦先生您很直率,讲的也很诚恳,现在您还有什么出版计划?目前又出版了哪些圈里人的书?
秦先生:现在已经编辑成型的有《乡村庙会》、《马街书会》、《豫西塬上地坑窑》等书稿,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是我在大中原地区所拍摄的,目前文字和图片都基本完稿,而我又不打算在我们的出版社出版。眼下正在跟有关出版社商讨。
目前国内许多影人通过我们编辑或用我们出版社书号自己出书的人很多。如北京王彤的一本全英文大画册《痕迹》,反映就非常好。四川李杰的《布拖记事》、陕西李胜利的《关中父老》、上海周明的《海上观·观上海》、河南姜键的《孤儿档案》等;国外的有新加坡张美寅的画册《北疆秋韵》、《江南水乡》。
记者:您的这3本书是出于什么考虑不在你们自己出版社出版,是不是考虑到经济因素
秦先生:也不是,作为**人的思维习惯,自己拿钱出书好象不具备权威性,还是应该有哪家出版社看中你的作品由这家出版社出,这样的方式大家既可以接受,另一方面也是比较稳妥的。
记者:摄影圈里有没有人通过其它方式出书的?
秦先生:有的摄影人很会利用自己所在地域的优势,采取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方式,拍自己比较熟悉的题材。如齐齐哈尔有一位作者,他们那里有一片受国家保护的湿地,他就拍湿地的四季变化。经过几年的积累,他自己编辑、设计、自投资金,找到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作品。书出版后,马上得到他们当地政府的认可,在政府举办的湿地旅游节上,他的这本书成了这个城市的名片,政府买了许多本作为馈赠外地来宾的礼物,不但投入的成本收回,还有不小的盈利,这就是一种比较明白的摄影人。还有一个例子,在河南三门峡市的黄河岸边,每年冬季都会有大批的白天鹅从西伯利亚到那里过冬,我知道在当地就有3位摄影人在拍白天鹅。他们出的画册,大多都名利双赢。其中一位作者的画册,作为这个城市黄河旅游节上的礼品,由政府出资购买送给来宾和客商。
我们的摄影人出画册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一轰而起,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就作。有些摄影人很盲目,出得画册既没有起到社会效应,也没有得到经济效益。
出版自己的画册也是推销自己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希望有条件的摄影人,所拍作品在条件成熟的话,还是找出版社出一本自己的作品集,出版的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有些早期的知名摄影家都是自己出画册来推销自己,现在有句时髦的话就是“要学会包装自己和炒作自己”。我所说的炒作并不存在着贬议之意。我是摄影人,同时也是出版人,现在我们有能力通过我们的出版社推介一些摄影人的书籍画册,因为我们出版社是在香港注册的,如果作者通过我们出书的话,我们还可以在香港、澳门、台湾等一些图书馆为他们申请藏书。
记者:怎样辨别香港国际书号的真伪?
秦先生:现在市场很乱,作为一个摄影人,出一本画册也不容易,我们应该本着负责的态度,提示他们辨别真伪国际书号的方法:第一要申请填写所申请出版社的有关表格;第二现在香港国际书号的条码数字已升至十三位;第三书籍出版后,是否在香港文化署备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