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命之重——李泛西部影像四部展》观后感 [复制链接]

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27
在线时间
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16
精华
0
主题
12
帖子
149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3 23:56: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踏进西安美术馆大门口,当我看到“生命之重”这四个大字时,心里先产生了疑惑。为什么用“生命之重”呢?生命只是一个生存的过程而已,也许可以比较一个人生命的长短,怎么会轻重衡量呢?

疑惑间,似乎又想起了一句话------“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生命本来是没有轻重的,她承载的也可能是物质负担的沉重,也可能是精神压力的重量,也可能是双重重压下的无可奈何。带着这样的思考,缓缓的随电梯而上,来到了二楼的展览大厅。

   首先看到的是李泛西部摄影的第三部分,《阔孜其亚贝希巷》(也许我观看的顺序不对),

       阔孜其亚贝希巷维吾尔名意为高崖上的土陶;位于喀什老城内地势最高的一条长达数百米的高崖,是老式民居:"高台民居",历史悠远。俗言称,“不到喀什就等于没有到新疆,到了喀什不到高台民居就等于不了解维吾尔族人的居住文化。我没去过新疆,但站在李老师的作品,仿佛置身于维族人祖祖辈辈生存的环境中,低矮的土坯房,低垂的电线杆,醒目的门牌号,匆匆而过的行人,辛勤劳作的手工制作者,干净洁白的面纱,服饰艳丽的民族特色。每一幅都是高台民居人生活的纪实,我站在一幅左下角是一位半开着门的维族老大妈,右上角是一位年轻的穿着西装小伙,中间是长长的土墙的片子前久久不想离去,对比的手法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接着,我看到的是李泛西部摄影的第二部分,《生活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塔吉克族是我国唯一属于欧罗巴人种的世居民族,主要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生存条件十分恶劣。长期缺水、缺医少药和交通不便困扰着半耕半牧的塔吉克人。在李老师在这组作品中拍摄的手法与高台民居有所不同,除了有一幅《经警》的人物比较突出以外,其余人物都相对教小,主要突出天空的高远,雪山的连绵,几乎都是用三分之二的画面展示这里的自然环境,在交代环境恶劣的同时,也突出了生存在这里的人们的乐观,有谈着冬不拉的老人,有用简单玩具玩得很开心的孩子,有爱美的姑娘和少妇。

再下来,是李泛西部摄影的第四部分《**云南基督教》云南基督徒是十九世纪外国殖民侵略后,大批传教士在**传教的结果,开始时**当地居民还抵制外来宗教,但随着传教士的深入,再加上生活的无望,云南部分彝族也信仰了基督,到现在还能看到他们虔诚信教的传统。

最后,我看到的是李泛西部摄影的第一部分《**彝人影像志》这里展示的是大凉山彝族人生存生活的场景,大凉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北段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北起大渡河,南临金沙江。相对孤立和封闭的自然地理状态对彝人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们还使用原始的步犁耕地,还用木炭生火做饭,还披着老羊皮披风御寒。

看完了李泛西部影像四部展我恍然大悟,原来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人也无法逃避的问题,无论你生活在繁华的都市还是贫瘠的山区,你都要思考生命的价值。假如你对生命的价值判断错误,那么你将变得慵懒、庸俗,对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无从判别,生命在外界和内心的沉重抗击之下也就变得无所适从,变成了不能承受之轻。

假如你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正确的判断,你将会孜孜追求,默默承受,生命因“追求”变得多彩多姿,对穷与富、多与少、苦与乐有了正确的理解,就能承受生命之重。

**西部高原林立,有喀斯特地貌的云贵高原,神秘的青藏高原以及变幻多色的帕米尔高原。这里河流分布复杂,黄河拐过九十九道弯,怒江咆哮于横断山涧,拉萨河的雪山融水穿过了喜马拉雅。艰苦的自然地理环境,没有压倒人们坚强的臂膀,在李老师的片子里无论老人还是孩子,男人还是女人,都目光坚毅,神态自然,他们的眼神似乎都能说话,都能与观看着交流。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人物的表情都很丰富,形象都很丰满。有的看上去热情直爽、乐观勤奋;有的看上去粗犷直率、强悍彪勇;有的看上去善良敦厚、热情奔放。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极端忍耐、坚忍不拔的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的毅力,他们积极乐观、勤劳善良的人生态度使他们能够承载生命之重。

似乎也能从这100幅不同角度的作品中,看到摄影家对“生命之重”的诠释:那就是用跋涉的艰辛,定格看似永恒的生活中短暂的瞬间的创作过程,满怀激情捕捉西部广袤的大地上鲜活生灵的纯真的艺术心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